服务项目:磁县中专招生,磁县技工学校招生,磁县初三毕业生升学,磁县单招培训,磁县艺考集训,大学生培训
咨询电话:15690043855
磁县教体局在第五届“京津冀甘”四地基础教育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
发布时间:2023-04-10 03:49:26 浏览次数:311
2023年4月6日—7日,第五届“京津冀甘”四地基础教育研讨会在邯郸成功举办。本届研讨会以“双新”“双减”背景下育人方式的研究与创新实践为主题,旨在积极探讨教育教学改革,落实学科核心素养,构建全面育人体系,积极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。来自天津市、北京市海淀区、甘肃省夏河县、环县、河北省承德市的领导、专家和邯郸市20个区县的教育同仁,共计50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。

 磁县教育工委书记、教体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赵志强代表邯郸市在初中分会场作了题为《立足核心素养,创新育人方式》的专题报告。  

赵志强在报告中指出,2022年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邯郸市教育局的大力关心、支持和指导下,磁县教体局以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”为目标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落实“双新”理念要求,深化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聚焦学生核心素养,创新育人方式,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,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,连续三年名列前茅、荣获邯郸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优秀奖。一是坚定教育初心,担当育人使命。近年来,磁县教体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坚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,把握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根本问题,始终坚持“以教师为根本、以学生为中心”,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公正,坚定不移提升教育质量,坚定不移严格教育管理,积极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,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,充分满足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要,不断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二是夯实学校基础,促进均衡发展。磁县县委、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大格局规划、大手笔投入、大力度推进了一批教育项目建设,特别是2022年投资11亿元实施了5所中小学、1所职教中心、3所幼儿园建设,5所中小学、3所幼儿园实现当年启动实施、当年开工建设、当年主体完工,打造了磁县教育项目建设“加速度”,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、彻底解决公办学位不足问题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,针对乡村学校硬件设施薄弱问题,实施了6个乡村中学运动场、65个乡村学校食堂、30个乡村学校卫生间、38个乡村学校澡堂改造提升,高标准改造提升112个乡村中学标准教室、229个乡村小学标准教室,乡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,更多乡村孩子在家门口能够方便、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,城乡教育布局更加合理、发展更加均衡、群众更加满意。三是精细规范管理,丰富育人内涵。强化学校管理,坚持“五育”并举,围绕中考目标,着力提高平均分、推进率、合格率考评权重,改变片面追求达标校升学率而放弃学困生的急功近利行为,让学生在成长路上“一个都不能少”,让一些基础薄弱、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信心。强化校长管理,全面提升教育家型校长队伍管理水平。强化班主任管理,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,健全班主任队伍选聘培训管理机制,绩效工资、评优评模优先向班主任倾斜,充分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。强化教师管理,通过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水平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、长效化。强化学生管理,开展课程育人,培养学生良好品德。突出文化育人,不断提升学生文化品位。四是推进“双减”落地,优化教育生态。提高课堂质效,构建“研、教、学、评”全方位研究体系,扩大课堂教学容量,优化提升课堂效率,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好、学得优。优化作业设计,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质量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切实做到“减负提质”。通过“1+X”课后服务开展多彩课程、丰富活动内容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需求。规范培训机构,全县校外培训机构精减为51家(均为非学科类),全面完成资金预监管,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实现“网格化”“视频监控”全覆盖。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,规范培训机构有序良性发展。推进家校共育,健全完善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协同育人机制,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、幸福成长。五是强化教研赋能,提升教育质量。优化主题教研,围绕教学中的热点、难点问题确定教研活动主题,建立教学资源库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。优化教研活动,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,为青年教师、偏远乡村教师搭建成长平台。优化师资培训,组织全县教师进行新课标培训、业务知识测试和“师生同考”,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意识;开展“师徒结对”“青蓝工程”等帮扶活动,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。优化测评体系,坚持“教、学、评”一体化原则,实现综合素质测评、质量综合考核全覆盖、常态化,努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
       赵志强表示,磁县教体局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,对标先进、查找短板,强化措施、再攀高峰,为加快区域教育中心建设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咨询电话:15690043855 15102693855